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微觀城市/陳毅哲個展 創作者Q&A

Q:首先要請毅哲介紹一下自己

A: 我叫陳毅哲,目前還在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一年級。在這個圈子經歷了將近13年,除了喜歡純美術,設計相關的創作也多有興趣,未來希望借更多這樣的機會,來辦展,跟社會大眾做接觸。

Q: 請問這次的「微觀城市」想傳遞什麼樣的概念呢?

A: 多半是我在生活當中觀察到的小事,但小事常常化無。環保,社會,都市議題...等,我們選澤性的接收資訊。如何在你的周遭,以一己之力,省思你所看到的現狀,並重歸定位,回頭看待自己。

Q: 這次使用的創作媒材,許多人都說很像膠彩,這樣的媒材安排是否有特別之用?

A: 希望用鮮艷的色彩,一方面是表達跟社會現狀相反的衝擊:不安於室,虛假...等。使用熟悉的媒材,做出更多的變化,畢竟看似可以輕鬆用電腦做到的影像,水墨媒材本身的藝術性,含有更多的親切性。

Q: 可以請你介紹一下此次展出的兩幅大作嗎?許多人很感興趣

A: 微觀城市/
我們無時都在接收新的資訊,無論走在哪裡,但選擇性的瞭解,是讓我們知道自己量力而為,這豐富的世界卻少了點人情味。回顧過去,是不是有許多小事,想在意卻無力,再由走一次都市樂園,我們為何生於此地,為了什麼,以及希望在世界留下什麼。

偽/
點線面連成的三角形,象徵一個完美的圖形,大象生活在非洲草原,色彩逐漸退紫,吸食越軌,獵人侵占家園,偽裝成動物,崩毀的完美象徵,意味著更多的殘缺,但身處於不同空間的我們,知道卻自認無力,不用太大步,重新建起邊角,三角形就在不遠。




Q: 關於偽這幅作品,許多人第一個都會聯想到環保意識,但我個人想到的卻是一種社會的詐欺。

A: 在動物的世界是這樣的情況,但看看我們自己的社會,無形中也是不斷的崩毀,我想某種程度而言,人們(或者說社會)一樣是如此脆弱而殘缺的。我們自我意識的靠著體制在支撐,卻還是如此脆弱。

Q: 毅哲所述的微觀城市,其中提到「為何生於此地,為了什麼,以及希望在世界留下什麼」關於這一個問題,毅哲有自己的答案嗎?

A: 人分為很多種,常常有人跟我說要量力而為,我想不斷的充實自己與社會,不是只是當這個社會的小齒輪,不斷影響周圍的人,直到消耗殆盡。或多誇大,期望往往比現實來的殘酷,但我還是希望可以努力達到。

我似乎有一陣子沒說過這樣的話了

Q: 其實這次展出的作品,也多是用「物件」的形式來表現整個概念或氛圍
例如挖土機、氧氣筒、公園。這些也是小齒輪,但卻足以讓我們看見事情的全貌,我想多多少少,毅哲也把你說的那種心情,放在繪畫裡了。

Q: 所以繪畫是你唯一的傳達語言嗎?

A: 算是吧~我想還有與人做直接的接觸、以及繪畫,就是我最喜歡的傳達語言。

Q: 我覺得點線面這幅作品很有意思,能否請毅哲分享創作理念給我們

A: “ 偽 ” 那張就是從這張圖衍生過來的,但更單純。被冠有同一個名字的個體,類似的形體,實質上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個體。當然我並沒有刻意去做出不一樣的地方,但卻還是可以看出每一個形體都是不相同。


Q: 因為世界上沒有重覆的東西。

Q:不過我也發現另外一點,我覺得有趣的現象,現在有許多新銳創作者的構圖,都會採用大量留白(無論是否有上單色),然後將概念注入進一個物件來表現,這算是一種風格的趨勢嗎?或者說,這可能是屬於這個時代的表現方法
需要更集中的關注。

A: 前天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當我們想跟現實做切割時,選擇了一個欺瞞又鮮艷的表現吧!在大學裡卻時常看到這樣的創作趨勢,或許這是台灣新一代期中之一吧!

Q: 我倒覺得這種風格跟社會發展和科技,有一些微妙的連結,我們變得單一了,因為非得這樣才能看到東西,否則容易迷路。

A: 的確~

Q: 但這些卻無關作品的好壞,因為風格也僅限於風格,精神會永遠駕馭在風格之上。

A: 我們無形中也被周圍影響了,這是時代的風格吧。

Q:但我們從過去到現在,關注的也許都是一樣的,關於真實與欺騙、個體與群體。

A:個體跟群體之間的變化,這也是在這次展覽裡有特別貫注的理念

Q: 不過現代的社會,或許已經比以前強調個體的差異了,但忙碌的社會與現實生活,卻又讓人自己模糊差異,這種感覺讓我聯想到東京,非常日本式的寂寞。

A: 這讓我想起一位日本畫家,以超現實的手法,將現代社會城市孤寂感
表現的十分細膩。(註:石田徹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