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MO LIFE Q&A
第四場 LOMO LIFE Q&A
- 創作者:髒加黏
- 對談時間:2010/09/25
- 地點:來自台北與台南的MSN連線對談
Q:請問加黏,攝影是妳 最喜歡 或 最常用 的紀錄方式嗎?
A:是
Q:為什麼呢?
A: 因為手繪很弱,拍照比較方便又真實/我是很懶的人
Q:這點我能體會(笑)
Q:那麼攝影對嘉年來說只是一種紀錄方法嗎?或者它也含有溝通的成份,彷彿攝影是妳的語言一樣。
A: 紀錄/跟人和環境拉近關係/也是表現自己的語言/因為我很不擅長說話和處理人際關係
Q:那加黏通常都用影像說些什麼?
A: 說我的生活/認識的人/旅行的地方,還有我對社會的一些反思吧。
Q:加黏有沒有固定的拍攝對象?或者最喜歡拍誰,我在嘉年的作品中看到很多,有關家人的,很可愛的相片。
A: 最喜歡拍我身邊的人(家人愛人朋友同事)還有funny(他是一隻住在台南老家的雪那瑞已經六歲了)
Q:攝影也是傳達愛的一種方法嗎?
A: 是的/因為我實在不太擅長用說得去關心我身邊的人尤其是家人/所以攝影是我傳達的一種方式
Q:設計也是嗎?
A: 做設計是為了討生活,不瞞你說/因為我也不會別的了
Q:剛剛加黏有提到「對社會的反思」,請問嘉年最近最大的感觸是什麼?對於這方面,是否也套用進攝影了呢?
A: 環境和人吧/大家也知道台灣政府最不擅長就是保留老舊和傳統的事物/不管是農田、眷村、老房子等等/都是用一種很短視的金錢利益和都市人的心態在看待這些東西/房子拆了蓋毫宅/農地翻了搞生技/永遠都是金字塔頂端的人得利/我覺得攝影剛好就是呈現最真實的一面/也許我們鬥不過財團和政客/但是影像可以傳達給很多人讓他們去思考/甚至可以透過影像將前人的生活經驗傳承給後代
Q:感覺很棒呢!那麼嘉年最深刻的旅行是哪一次?有拍下哪些故事嗎?是否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
A: 去年畢業展結束後排了五天的行程/從台南坐火車到花東/回程再繞到了墾丁/大概是因為想到以後很難再用學生的身分和好朋友們跑出去玩才特別覺得重要吧!而且至從上台北工作後就有種三十歲想隱居在花東或墾丁的衝動/不知道會不會太年輕了
Q:不會啦(笑)不過這很特別
Q:台南對加黏而言是很重要的地方(城市)吧?
A: 對!除了隱居在花東和墾丁外/其實我還是最想一輩子都留在台南/雖然我這個人對台南一點貢獻也沒有
Q:加黏有在台南做過什麼攝影計畫嗎?或者單純的紀錄在台南的生活?
A: 沒有誒/我拍照都是很隨性不會有計劃
Q:因為近年以「城市」為主題的攝影計畫很多,所以我才想到這道問題
Q:攝影=生活,其實很多事情是不用計劃性的,就算有那也不是我們的,是上天的(笑)
A: 而且我一直嚮往走一步算一步、及時享樂的消極生活
Q:這樣也很好!,我覺得加黏的作品當中,流露出的清新自然,是很感動人的,另外在此次展覽中,加黏有選了幾張色調偏黃的風景照,以及香港的的士(計程車)那張,請問為什麼加黏會選這些作品呢?
A: 這是我第一次去香港/第一次玩lca而且是跟以前同事借來的/第一次使用lomo底片/很多的第一次都發生在這系列照片中/而且我覺得黃色色調意外的適合香港城市的景觀/的士那張因為還滿多人喜歡的/所以就挑出來洗了
Q:加黏通常都是使用底片相機嗎?
A: 幾乎都用傳統單眼/lomo比較少
Q:加黏覺得底片相機和數位像機的差別再哪裡? 為什麼會選擇傳統單眼 而不是數位單眼?
A: 差別在等待沖洗出來的期待感/而且可以玩不同的底片/其實我不太會用數位/因為功能太多/我很怕這種高科技產品/而且數位的東西一直在更新
Q:攝影同時教我們「等待」這件事情
A: 沒錯/數位太快了/就跟台北一樣/我還是習慣當鄉下人
Q:我同意加黏的說法(笑)
Q:最後請加黏推薦一位你喜歡的攝影師好了(同樣是以攝影表達愛的人)
A: Diane Arbus(中文英該是 黛安.阿巴斯)
Q:Diane 的作品風格很強烈,加黏喜歡Diane的哪一特點?
A: 他拍攝的對象是我們平常不願睜開雙眼去看見和關注的
Q:是因為電影《皮相獵影》才認識Diane 的嘛?
A: 我記得是有一次我爸推薦我看他的書/但看完《皮相獵影》後才真正對Diane產生興趣。
使用的相機: nikon F3
點播一首加黏最愛的音樂:tizzy bac 太陽快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